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算力学快讯,第3卷,第5期,2017年5月28日

[复制链接]

40

主题

54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7:3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计算力学快讯简介:本快讯是分享计算力学及相关软件信息的一个交流平台;由河海大学工程与科学数值模拟软件中心、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服务部主办;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各位计算力学同仁的投稿和反馈意见。
编辑组:http://em.hhu.edu.cn/compmech/bwh.html
投稿信箱:csnewsletter@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compmech/
E-mail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compmech/register.html
微信订阅:


本期目录
  
     ◆ 新闻报道
第九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
第八届火灾与爆炸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 学术会议
“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进展与应用研讨会”参会通知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
     ◆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计算机辅助工程
网络精华
综述:中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是漫长旅程第一步

新闻报道
 
第九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
(摘自  中国学术会议网)
2017年4月11日-13日,第九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 2017)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美国、芬兰、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塞尔维亚、中国台湾、韩国等共1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名代表注册并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作为会议协办单位之一,积极响应并支持这一行业盛会的召开,分会主任委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孔祥东教授出席会议并主持大会特邀报告,分会秘书处派多名工作人员出席会议。
2017年4月11日上午8:30,分会执行副主任王庆丰教授代表路甬祥院士宣读贺词、分会荣誉主任杨华勇院士致开幕辞,浙江大学宋永华常务副校长致欢迎辞,对出席本次会议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徐兵教授主持。
11日上午及12日上午,各国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报告,并与在场学者进行了交流讨论。
11日上午,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做题为“Development of Electro-Hydraulic Driving Systems for the 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的大会专题报告;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Kalevi Huhtala教授做题为“Towards Energy Efficient Autonomous Wheel Loader”的大会专题报告;日本横滨国立大学Kazushi Sanada教授做题为“Modelling and Control of Fluid Power Systems”的大会专题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做题为“A Novel Self-powered Brake System and Anti-skid Control Method” 的大会专题报告;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Petrov Alexey Igorevich副教授(代表Semenov Stanislav E.教授)做题为“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s for Engineering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Hydraulic Drive and Hydraulic Machines”的大会专题报告。
12日上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Hubertus Murrenhoff教授做题为“Trendsfor Hybrid Systems in Excavators”的大会专题报告;英国巴斯大学Andrew Plummer教授做题为“Additive Manufacture of Hydraulic Components”的大会专题报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Kim A. Stelson教授做题为“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for Wind Power”的大会专题报告;浙江大学徐兵教授做题为“Design and Test Rig for High Rotation Speed Axial Piston Pumps”的大会专题报告;日本东京工业大学Ken Ichiryu教授做题为“My Attempt to the Robot Revolution”的大会专题报告。
11日下午及12日下午,大会均同时开展三个分会场平行报告。分会场主题分别为“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Components”、“Innovation in Hydraulic Systems”、“Simulation”,许多青年学者登上讲台,从不同方面与各国专家开展了学术探讨,加强了学术交流,展现了新一代液压人的才智与活力。
2017年4月12日晚举行晚宴及颁奖典礼,由ICFP2017会议秘书长邹俊教授主持对这次会议做了简短的总结。
期间,孔祥东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对此次会议为我们提供的结交朋友、增进友谊的平台表示感谢,对交流所取得的成果与收获给予高度评价,也对会议涌现出的青年学者表示鼓励。同时还介绍了即将在国内召开的2场国际会议情况。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Hubertus Murrenhoff教授介绍了Global Fluid Power Society(GFPS)并将” GFPS Best Paper Award”授予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论文“Relay Control of A Morphing Tensegrity Structure with Distributed Pneumatic Actuation”。杨华勇院士将” ICFP2017 Best Paper Award” 授予瑞典隆德大学的论文“A Comparison Study on Structures and Flui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Different Pilot-Control Globe Valves”,王庆丰教授将“ICFP2017 Best Paper Award”授予浙江大学的论文“Characteristics of Cavitation in Tube”。
 
第八届火灾与爆炸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摘自  中国学术会议网)
4月25-28日,第八届火灾与爆炸国际学术研讨会(8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8th ISFEH)在合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大会于4月25日上午隆重开幕,开幕式由美国FM Global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Franco Tamanini博士主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董麒研究员和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研究员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陈初升代表学校致欢迎辞,ISFEH国际组委会主席、美国马里兰大学Peter B. Sunderland博士和本次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美国FM Global研究中心Jenny Chao博士分别致开幕词。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乃安研究员任大会主席。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挪威、比利时、芬兰、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及来自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四天的大会特邀报告、Highlighted报告、分组学术报告和板报组成。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工程实验室的Randall McDermott博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Nabiha Chaumeix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隆华研究员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Yajue Wu博士分别针对火灾数值模拟、氢气爆炸、风作用下的池火行为和火灾与爆炸风险评估等前沿主题作每天时长1小时的大会特邀报告,6位学者应邀作Highlighted 报告。分组学术报告和板报的内容涉及火灾动力学(着火、火蔓延、热释放速率、轰燃、灭火机理)、火灾模拟(分区模拟、场模拟、计算传热)、防火材料(材料的燃烧性评价、性能表征、烟气毒性等)、火灾风险评估、被动防火方法、主动灭火系统、消防规范、爆炸动力学、氢能等新能源安全等。会议评选出2篇优秀论文奖和5篇优秀学术论文奖。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日本平野敏佑教授(Prof. Toshisuke Hirano, 1939-2014)纪念仪式。平野敏佑教授是日本东京大学前资深教授,曾任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IAFSS)主席,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AOAFST)主席,是ISFEH的创办人之一,曾于2004年获国际燃烧学会Bernard Lewis金奖,于2012年获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终身成就奖。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过多年合作,曾获得2002年度我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
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国内外火灾与爆炸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为火灾与爆炸防治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讨论并激励创新的平台。会议组织工作得到了众多参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在火灾与爆炸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对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火灾与爆炸危害国际学术研讨会(ISFEH)致力于研讨在降低火灾与爆炸危害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挑战性问题。会议创办于1995年,每3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为火灾与爆炸学术领域著名的国际系列性学术会议。往届会议分别于俄罗斯Moscow(1995, 1997), 英国Lake Windermere(2000), 英国Londonderry (2003), 英国Edinburgh (2007), 英国Leeds (2010)和美国Providence(2013)召开。本届会议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由中国科学院、美国FM Global研究中心和国际森林火灾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ildland Fire)协办。
   

学术会议
 
“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进展与应用研讨会”参会通知
(高效伟教授  供稿)
为了促进国内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研究者的充分交流,拟定于2017年7月29日--8月1日在广西桂林举办“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该会议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专业组主办,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承办。
现将参会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为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的理论与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的基本理论;
(2)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的相关工程应用;
(3)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4)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与其他数值方法的耦合;
(5)多场问题求解中的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
(6)多尺度分析中的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
(7)基于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的大规模计算;
(8)边界元法与降维方法的软件开发与验证确认;
(9)其他新型方法及其应用。
二、会议组织机构
会议共同主席:
高效伟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王海涛教授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陈海波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会议组织委员会:
陈海波、陈伟球、陈永强、陈泽军、陈正宗、丁伯阳、董春迎、傅卓佳、高效   伟、谷岩、黄立新、刘轶军、刘中宪、马杭、牛忠荣、潘尔年、秦太验、王海涛、文丕华、校金友、叶文菁、姚振汉、闫再友、郑保敬、郑昌军、周焕林、张见明、赵明皞、郑小平、张耀明
会议秘书:
杨恺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王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彭海峰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1. 会议时间为2017年7月29日-8月1日,其中7月29日报到,7月30日进行大会报告,7月31日进行半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8月1日上午进行分组自由讨论,8月1日下午离会。
2. 会议报到地点:广西桂林市螺蛳山路1号,桂湖饭店,房费标间350元左右。
全文提交截止:2017年6月15日
会议报到日期:2017年8月13日
四、会议住宿和就餐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由于宾馆房间紧张,请尽早将注册表回执发送到邮箱kyang@dlut.edu.cn,以便组委会确定房间数量。
五、会议注册
1.2017年6月15日前注册标准为教师1000元/人、学生800元/人、陪同人员600元/人;此后注册费标准为教师1100元/人、学生900元/人、陪同人员600元/人。注册费包含会议期间的餐费、会议资料费及场地费,陪同人员的注册费包含会议期间的餐费。注册费请尽量按如下方式电汇。如电汇有困难可在现场缴纳,发票后寄,但请务必先将通知所附注册表发给组委会。
2.汇款缴纳注册费时请注明“单位(与发票台头相同)、姓名,边界元会议注册费”等信息。汇款信息如下:
户名:大连理工大学
账号:21201501910050000923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大连市栾金支行
3.请填写本通知所附注册表,完成注册费电汇后,请务必将注册表和汇款回单扫描件发送到邮箱kyang@dlut.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单位—姓名—边界元法研讨会注册表”。
六、会务组及联系方式
杨恺  15898131340kyang@dlut.edu.cn
王杰 15256095738wjie12@mail.ustc.edu.cn
彭海峰 15842652176 hfpeng@dlut.edu.cn
附注:此会议为同期在桂林举行的ICCM2017(http://www.sci-en-tech.com/ICCM/index.php/iccm2017/2017/index)会议之后的边界元深入研讨会,鼓励师生踊跃参加两会。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
(摘自  中国学术会议网)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 第一轮征文通知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简称为18thNSNMF)拟定于将于2017年8月12至15日在湖南怀化煌族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分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 球流体力学数 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 重点实验室(LSEC)、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怀化学院协办。
    本届研讨会由大会邀请报告和分组交流报告组成,会议热忱欢迎全国从事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大气海洋数值模拟、物理气体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科研、业务、教学、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会议欢迎参会人员组织小型的报告会和讨论会。
 
征文范围:
1. 双曲守恒律与可压缩流的数值方法及理论;
2. 不可压流及低马赫数流的数值方法;
3. 格子气方法及动理学格式;
4. 流体力学计算中的网格技术、自适应计算方法、并行算法及优化算法等;
5. 多介质流、多相流、湍流、界面不稳定性及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
6. 大气、海洋中的数值方法、气候数值模拟、资料同化、遥感反演、资料分 析、可预报性研究;
7. 爆炸力学、爆轰物理及化学反应流的数值方法;
8. 水力学、渗流、环境流体力学的数值方法;
9. 非牛顿流、稀薄流及微流动的建模及数值方法;
10.流体力学的应用软件开发及大规模模拟应用。

请于 2017 年 6 月 30 日前通过www.nsnmf.org.cn 进行会议注册、提交论文摘要、含图表的详细摘要(限2 页A4 纸)。摘要最好以word 文件形式提供,以便汇编成论文摘要集用于会议交流。  
     有关会议的其它具体事项将在第二轮通知中通知。如有建议及问题请与会议筹备组联系。会议筹备组设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2017 年 6 月 30 日
录用通知日期:2017 年 7 月 15 日  
 
筹备组组长:谢正辉
秘书组:韩加新,潘静,田向军,袁星
筹备组成员(按拼音字母顺序): 何国威,江松,李若,李新亮,刘铁钢, 汤华中,王斌,谢正辉,蔚喜军,袁礼,张林波,刘建国
联系人:韩加新,田向军,袁星,谢正辉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华严里40 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邮政编码: 100029
电 话: 韩加新(82995173,13641031256)、田向军(82995306)、袁 星(82995385)、谢正辉(82995179)
传 真: 010-82995172
E-mail: nsnmf2017@lasg.iap.ac.cn  
网 址: www.nsnmf.org.cn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17年,110卷  9-12期 )
 
Implicit dynamic analysis using an isogeometric Reissner–Mindlin shell formulation (pages 803–825)

P. M. Sobota, W. Dornisch, R. Müller and S. Klinkel
A meshless  method with conforming and nonconforming sub-domains (pages 826–841)
Yong-Ming Guo and Genki Yagawa
hp Fast  multipol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3D acoustics (pages 842–861)
Steven M. Ojeda, Sören Keuchel, Kerstin Vater and Otto von Estorff
Simulation of  continuum electrical conduction and Joule heating using DEM domains (pages  862–877)
C. Hubert, D. André, L. Dubar, I. Iordanoff and J.L. Charles
Automatic  adaptivity in the fully nonlocal quasicontinuum method for coarse-grained  atomistic simulations (pages 878–900)
I. Tembhekar, J. S. Amelang, L. Munk and D. M. Kochmann
Higher-order  multi-resolu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using the finite cell method (pages  903–920)
Jeroen P. Groen, Matthijs Langelaar, Ole Sigmund and Martin Ruess
Free-slip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imulating free-surface incompressible flows through the  partic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pages 921–946)  
Marco Lucio Cerquaglia, Geoffrey Deliége, Romain Boman, Vincent Terrapon and Jean-Philippe Ponthot
A multi-level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method for level set simulations of multiphase flow on  unstructured meshes (pages 947–971)
Long Cu Ngo and Hyoung Gwon Choi
A polytree-based  adaptive polyg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opology optimization (pages  972–1000)
H. Nguyen-Xuan
An efficient  dense and stable particular elements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geometry (pages  1003–1020)
Y. P. OuYang, Q. Yang and L. Yu
Modeling  crack discontinuities without element-partitioning in the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pages 1021–1048)
E. B. Chin, J. B. Lasserre and N. Sukumar
An o(n)  complexity recursive algorithm for multi-flexible-body dynamics based on  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pages 1049–1068)
Jingchen Hu and Tianshu Wang
Polyhedral  elements by means of node/edge-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pages  1069–1100)
Chan Lee, Hobeom Kim and Seyoung Im
An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for the generaliz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ransient heat diffusion problems (pages 1103–1118)
Muhammad Iqbal, Heiko Gimperlein, M. Shadi Mohamed and Omar Laghrouche
Efficient  wave propagation simulation on quadtree meshes using SBFEM with reduced modal  basis (pages 1119–1141)
Hauke Gravenkamp, Albert A. Saputra, Chongmin Song and Carolin Birk
Edge  stabilization and consistent tying of constituents at Neumann boundaries in  multi-constituent mixture models (pages 1142–1172)
Harishanker Gajendran, Richard B. Hall and Arif Masud
Modification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for the Navier–Lamé equations in 2D  elastoplastic problems and its numerical solving (pages 1173–1200)
Eugeniusz Zieniuk and Agnieszka Bołtuc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7年,26卷 2期)

 


巴西圆盘劈裂破坏的近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韩志腾,秦洪远,刘一鸣,黄丹   
航空发动机轮盘参数化结构优化  
罗莉,黄大永,陈亚龙,王克菲,李杰
基于试验设计的某MPV整车外气动特性优化  
彭婧,李小梅,张光亚,王伟  
整车动力经济性速比匹配优化策略
占华,方立桥,赖宇阳
非承载式SUV白车身结构分析及优化
韩红阳,陈有松,徐颖,王树英  
带多孔管的复杂消声器的流场分析   
彭卓凯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轮毂强度数值分析  
朱涛  

热膨胀过程中流固耦合应力分析的等效方法
王泽宝,赵鹏,冯能莲,丁能根


程序配电器减振器等效模拟及动强度分析
骆保民,樊新刚,董龙雷,杨宝琨


地铁头车车体静强度仿真与试验对比及仿真模型修正
李娅娜,程则岭


基于修正变分法开孔板和加强板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  
袁国清,俞瑜,王宗龙,李宁,蔡佑林,孙驰


填埋场典型复合衬垫系统单剪试验数值模拟
黄录野,马建军
基于EnSight的数值仿真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完颜振海,梁磊,杨亮,沈志军,罗军


网络精华



 
综述:中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是漫长旅程第一步

(摘自  科学网)
本月18日,中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这是全球首次对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试采,引发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英国广播公司对此报道说,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被认为对未来全球能源供应非常关键,而中国这一突破是漫长旅程迈出的第一步。
可燃冰学名叫作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强调了可燃冰开发的重要意义,认为可燃冰具有潜力成为一种“革命性”的能源资源,将对满足未来能源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很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后一种主要的碳基燃料资源。
墨西哥经济研究和教育中心能源问题专家胡安•卡洛斯•莫雷诺-布里德认为,中国对可燃冰试采成功是在能源领域迈出的重大一步。他说,这一突破显示出中国在科技进步领域的巨大投入。而面对世界环境恶化和部分新能源开发成本高昂等情况,可燃冰开采未来或将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新的清洁能源选择,为一些受环境问题困扰的国家带去福音。对拉美国家和地区来说,这次试采成功在创新能源开发和打破技术壁垒等方面可能预示着良好前景。
可燃冰已探明储量巨大,各国长期以来一直在系统性研究怎么开采这种资源以获取天然气,除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开采,并在今年5月宣布一些进展。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12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等机构合作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日已开始一次钻探。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4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该国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但试验持续12天后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定目标。
对于有关国家在可燃冰开采领域的实践,有观点认为,若想使可燃冰成为可用能源,还需解决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防范甲烷泄漏等重大课题。
得克萨斯大学杰克逊地质学院地质学家鲍勃·哈尔戴奇参与了墨西哥湾最近一次对可燃冰的科考活动。据他解释,利用可燃冰生产甲烷有两条途径,一是给可燃冰储层升温,二是降压,从而把其中的甲烷释放出来。
“我不清楚中国和日本采用了哪种方法,有可能采用了其中一种,也有可能兼而有之。”哈尔戴奇说,如果中国和日本的技术满足“经济可行”的要求,那么这意味着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他认为,两国现在的技术能在一段时间内生产“有吸引力数量”的甲烷,但还需进一步“打磨”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副主任阿列克谢·格里瓦奇则表示:“开采能源得考虑成本,要让消费者用得起,目前的可燃冰开采方法成本较高。”他认为,开采可燃冰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研发项目,要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要一个过程。
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化学和分子工程项目联合主任德温德·马哈詹教授也认为,可燃冰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能源来源,但这不会马上实现,在南海进行长期试验、到203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开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阅读全文请点击尾页左下角“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广告客户授权或根据有关内容由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计算机辅助工程》微信平台——
公众微信号:CAEChina,您也可以直接扫描或者常按如下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5 04:08 , Processed in 2.0245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